早在2007年2月,比爾·蓋茨就在《環球科學》雜志上預言:不遠的將來,每個家庭都將擁有一個機器人。同時,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近期舉辦的2022年TED大會上表示,到2050年,所有家庭將會普及人形機器人,也就是每個家庭都會擁有一個機器人保姆。
可以預見,機器人正加速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;其中,作為機器人行業的后起之秀,服務機器人也逐漸從概念試點走向全面普及,并迎來爆發式的市場規模增長。
與主要工作在“無人環境”,更注重效率和精準度的工業機器人不同,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,需要與人近距離接觸,更注重服務過程的“柔性”和安全性;基于此,服務機器人需要更加輕便、智能,以及更強大的環境感知與人機交互能力。
理想很豐滿,而現實卻很骨感。更復雜的技術需求,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,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機器人的商業普及。關于服務機器人究竟是“剛需”還是“噱頭”的討論,也逐漸甚囂塵上。
對于服務機器人而言,讓技術走出實驗室,并真正實現商業落地是行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。踏進“槍林彈雨”的商業世界,服務機器人企業更需要甄別市場需求的真偽,真實需求帶來的用戶和市場,以及穩定的商業模式和資金支撐,是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產業存續并增長的本質原因,在于不斷地為用戶和社會創造價值。拿深耕智能樓宇垂直賽道的服務機器人企業中智衛安來說,是To B還是To C?哪一個垂直領域能產生真正使用價值?在經過初期的探索與長期的市場檢驗,中智衛安選擇了B端樓宇場景,并加速實現商業落地。

作為智能樓宇商用服務機器人入局較早的“種子選手”,中智衛安已成功開疆拓土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底,中智衛安的機器人市場投放量已突破7.5萬臺,服務人次超90億;與此同時,中智衛安機器人還走出國門深入海外市場,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韓國、澳大利亞等海外多地進行規?;渴?。
在已經開啟的服務機器人時代,市場的淘汰賽也拉開了序幕;受制于成本高昂、商業場景有限、落地困難等因素,部分服務機器人企業難以為繼。服務機器人要走向全面普及,降低制造成本是必須跨越的“大山”之一。
“選取一款基礎產品著重投入,實行精簡高效的運營,能在最短時間內驗證解決方案的可行性?!痹诜諜C器人價格混戰甚囂塵上之時,中智衛安轉換思路,選擇做最小可行性產品:全力打造一款輕量級產品,從單一功能、單一場景切入,再做全場景滲透。中智衛安CEO涂靜一表示,經過市場驗證的成功產品再進行功能升級改造,在多個場景、行業平滑復制,比起盲目地擴充產品線,在成本的控制上更加靈活和彈性。
不僅如此,面對研發門檻高、生產成本高、供應鏈不完善等產業痛點,中智衛安基于對服務機器人產業長遠發展的思考,主動深入探索合作共贏新模式。
作為服務機器人產業鏈的先行者之一,中智衛安在多維度整合機器人上下游產業優勢資源的基礎上,聯合打造全行業機器人解決方案,從源頭緩解了中小型機器人企業的生產制造難點,以顯著的成本優勢,深度賦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高量發展。
中國國家統計局2022年1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中國2021年全年凈增人口僅48萬。聯合國數據稱,到2050年,全球老齡人口占比將達到21%,并首次超過年輕人數量。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,讓服務機器人的長期價值不再遙遠。
任重而道遠,機遇與挑戰并行。面對技術的進步及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,也給服務機器人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只有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,并實現規?;瘧寐涞?,方能在這場“大考”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。